-
朱子語類卷第八十七 禮四朱子语类
小戴禮 總論 問:「看禮記語孟,孰先?」曰:「禮記有說宗廟朝廷,說得遠後,雜亂不切於日用。若欲觀禮,須將 禮記節出切於日用常行者看,節出玉藻內 則曲禮少儀看。」節。 問讀禮記。曰:「禮記要兼儀禮讀,如冠禮、喪禮、鄉飲酒禮之類,儀禮皆載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八十一 詩二朱子语类
周南關雎兼論二南。 詩未論音律,且如讀二南,與鄭衛之詩相去多少! 問:「程氏云:『詩有二南,猶易有乾坤。』莫只是以功化淺深言之?」曰:「不然。」問:「莫是王者諸侯之分不同?」曰:「今只看大序中說,便可見。大序云:『關雎麟趾之化,王者之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八 學二朱子语类
總論為 學之方這道體,饒本作「理」。浩浩無窮。道體用雖極精微,聖賢之言則甚明白。若海。 聖人之道,如飢食渴飲。人傑 。聖人之道,有高遠處,有平實處。道夫。 夫道若大路然,豈難知哉!人病不由耳。道夫。 道未嘗息,而人自息之。非道亡也,幽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五十六 孟子六朱子语类
離婁 上離婁 之明章「『上無道揆』,則『下無法守』。儻 『上無道揆』,則下雖有奉法守一官者,亦將 不能用而去之矣。『朝不信道,工不信度』。信,如憑信之『信』。此理只要人信得及,自然依那箇行,不敢逾越。惟其不信,所以妄作。如胥吏分明知得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五十八 孟子八朱子语类
萬章上 問舜往于田章並下章 黃先之說:「舜事親處,見得聖人所以孝其親者,全然都是天理,略無一毫人欲之私;所以舉天下之物,皆不足以解憂,惟順於父母可以解憂。」曰:「聖人一身渾然天理,故極天下之至樂 ,不足以動 其事親之心;極天下之至苦,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二 孟子二朱子语类
公孫丑上之上 問夫子當路於齊章 「『以齊王,猶反手』,不知置周王於何地?」曰:「此難言,可以意會 ,如湯 武之事是也。春秋定哀間,周室猶得。至孟子時,天命人心已離矣。」去偽 。 問夫子加齊之卿相章 或問:「『雖由此霸王不異矣』,如何分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九 孟子九朱子语类
告子上 性猶杞柳章 問:「告子謂『以人性為 仁義,猶以杞柳為 桮棬 』,何也?」曰:「告子只是認氣 為 性,見得性有不善,須拗他方善。此惟是程先生斷 得定,所謂『性即理也』。」至。 孟子與告子論杞柳處,大概只是言杞柳桮棬 不可比性與仁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三 孟子三朱子语类
公孫丑上之下 以力假仁章彝叟問:「『行仁』與『假仁』如何?」曰:「公且道如何是『行仁、假仁』?」曰:「莫是誠與不誠否?」曰:「這箇自分曉 ,不須問得。如『由仁義行,非行仁義』處卻好問。如行仁,便自仁中行出,皆仁之德。若假仁,便是恃其甲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五十七 孟子七朱子语类
離婁 下 舜生於諸馮章 「若合符節。」「以玉為 之,篆刻文字而中分之,彼此各藏其半。有故,則左右相合以為 信。」先生曰:「古人符節,多以玉為 之,如『牙璋以起軍旅』。周禮中有以玉為 竹節。又有竹符,又有英蕩符。蕩,小節竹,今使者謂之『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五十 論語三十二朱子语类
堯 曰篇堯 曰咨爾舜章林恭甫問:「論語記門人問答之辭,而堯 曰一篇乃記堯 舜湯 武許多事,何也?」曰:「不消恁地理會 文字。嘗見說,堯 曰一篇是夫子誦述前聖之言,類記於此。先儒亦只是如此說。然道理緊要卻不在這裏。」義剛。 楊 問:「『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五 性理二朱子语类
性情心意等名義 問:「天與命,性與理,四者之別:天則就其自然者言之,命則就其流行而賦於物者言之,性則就其全體而萬物所得以為 生者言之,理則就其事事物物各有其則者言之。到得合而言之,則天即理也,命即性也,性即理也,是如此否?」曰:「然。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二朱子语类
理氣 下 天地下 天文有半邊在上面,須有半邊在下面。僩。 如何見得天有三百六十度?甚麼人去量來 ?只是天行得過處為 度。天之過處,便是日之退處。日月會 為辰 。節。 有一常見不隱者為 天之蓋,有一常隱不見者為 天之底。節。 叔器問:「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二十四 論語六朱子语类
為 政篇下吾與回言章論語所載顏子語,止有喟然之歎與「問仁」兩 章而已。而夫子曰「吾與回言終日」,不知是說甚麼,惜乎其不傳 也!廣。 或問:「顏子『終日不違,如愚』,謂顏子心與聖人契。」曰:「此是前輩已自說了,畢竟要見顏子因甚與聖人契。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二十六 論語八朱子语类
里仁篇上 里仁為 美章 或問:「里仁一篇,自首至『觀過斯知仁矣』,都是說仁。『里仁為 美』,是指言仁厚之俗;『觀過斯知仁』,是指言慈愛 底仁。其他則皆就心德上說。」曰:「雖是如此,然統體便都只是那箇仁。如里有仁厚之俗,便那一里之人這心......
-
朱子語類卷第二十八 論語十朱子语类
公冶長上 子謂公冶長章 問「子謂公冶長」章。曰:「子謂『可妻』,必有以取之矣。『雖在縲紲之中』,特因而舉之,非謂以非罪而陷縲紲為 可妻也。」南升。 南容為 人,觀其三復 白圭,便是能謹其言行者。「邦有道」,是君子道長之時,南容必不廢棄......